近年來,磨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市場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盡管如此,說到磨床還是有人不甚了解的,磨床其實就是一種用磨具對于一些工件進行加工磨削的機床,簡稱是磨床。但是磨床一經使用就難免會出現故障問題,就比如說平面磨床維修過程采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下面就由機床廠磨床配件廠家來給大家具體說說吧。
一、分析平面磨床維修中故障產生的原因
經過對設備中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發現平面磨床中砂輪軸的軸頸部分表面有縱向裂紋,前、后軸承外觀則沒有明顯缺陷,磨損量也不大,對磨頭進行拆檢,未發現砂輪軸有彎曲,僅在軸頸部分有淺表縱向裂紋。前、后軸承的外錐凸緣與軸承座孔接觸良好,軸承內孔無明顯損傷。由此認為磨頭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前、后軸承的幾何精度發生變化,三油楔形狀及大小不一致所造成的。故決定修理采用的方案為:修復前、后軸承和鍍硬鉻(0.02mm)修復砂輪軸。
二、平面磨床維修過程采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
采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既先對前、后軸承進行刮削顯點,再以研磨擴大接觸面積并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刮削時采用輕刮法,絕不能刮成魚鱗狀。
1、將前、后軸承安裝到工作位置,按軸承孔配磨一長400mm的圓柱芯軸(直徑為55mm),其配磨程度以轉動自如為準。在芯軸上薄薄涂一層紅丹油,將芯軸穿入軸承,適當調整前、后軸承的松緊程度,轉動芯軸,抽出芯軸輕刮劃點。此項工作須反復進行以達到在前、后軸承內表面的3條矩形帶接觸中顯點均勻密集為止。然后磨制一根直徑比該芯軸小0.02mm長400mm的鑄鐵研磨棒,涂以W5氧化鉻研磨膏對前、后軸承同時進行研磨,隨時收緊前、后軸承并注意去除軸承端部多余的研磨劑。經過研磨,使軸承的接觸面為完整的3條矩形接觸帶,后拆下軸承座仔細清洗,使之不能有任何雜質。
2、將前、后軸承安裝到位,按軸承孔配磨一長為350mm的圓柱芯軸,與軸承內孔的配合程度以剛度能穿入為宜。調整前、后軸承至芯軸轉動困難時為止。在調整過程中,前、后軸承要交替進行,切不可先調緊其中的一個再調整另一個,按此芯軸直徑小0.01mm尺寸精磨砂輪軸軸頸,拋光后即可組裝。
3、加注潤滑油依次進行裝砂輪前和裝砂輪后的空運轉試驗,后進行磨削試驗。經過研磨,使前后軸承有3條與其外錐凸緣相對應寬為15mm的通長矩形接觸面。為了進一步降低軸承內孔的粗糙度值,我們試用牙膏對其進行了拋光處理。檢查研磨棒的終集合精度未發現明顯變化,即以此直徑減去0.01mm作為砂輪軸軸頸的尺寸。
以上便是今天關于平面磨床維修過程采用刮與研相結合的方法修理軸承的全部分享了,希望對大家今后使用此設備能有幫助。公司秉持著過硬的技術、可靠的質量以及周到的服務,熱忱歡迎廣大客戶洽談業務共謀發。
發布時間:2021-12-18
來源:http://www.digitalsolutions21llc.com/news/176.html